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一二四章 月光高潮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月光曲》原名《升小調鋼琴奏鳴曲》,又名《月光奏鳴曲》,創作於1801年,接近於貝多芬創作的成熟期。這部作品有三個樂章:第一樂章,那支嘆息的主題融入了他的耳聾疾患,憂鬱的思緒。而第二樂章表現了那種回憶的甜夢,也像憧憬未來的藍圖。第三樂章激動的急板。而這部作品最美麗的,便是第一樂章,讓人想起月光。

這首鋼琴曲之所以被稱為《月光曲》,是由於德國詩人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聽了以後說:“聽了這首作品的第一樂章,使我想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上水波盪漾的皎潔月光。”以後,出版商根據這段話,加上了《月光曲》的標題,關於作曲家在月光下即興演奏的種種傳說便流行起來。其實觸動貝多芬創作的不是皎潔如水的月光,而是貝多芬與朱麗葉塔?圭查蒂(第一次戀愛失敗後的痛苦心情。

朱麗葉塔?圭查蒂是伯爵的女兒,比貝多芬小第的鴻溝,又迫使兩人分手。貝多芬在遭受這一沉重打擊之後,把由封建等級制度造成的內心痛苦和強烈悲憤全部傾瀉在這首感情激切、熾熱的鋼琴曲中。所以,這首曲子是獻給她的。這一年的十一月十六日貝多芬寫給韋格勒的信中提到她時還說:“她愛我,我也愛她。”但到1802年初,她已另外愛上了羅伯爾?哈倫堡伯爵,並在家庭的驅使下於1803年和他結了婚。羅曼?羅蘭把此曲和貝多芬的失戀聯絡起來,說“幻想維持得不久,奏鳴曲裡的痛苦和悲憤已經多於愛情了。”羅蘭把第一樂章解釋為憂鬱、哀訴和痛哭。俄國音樂學家奧立比舍夫(第一樂章是失戀的“沉痛的悲哀”,好比“垂滅之火”。但1801年正是貝多芬和圭查蒂熱戀的時候,說這個作品是寫失戀的痛苦,也許和事實不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