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578章 提倡“大眾語”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現在,有個小學幾年級的文化,就可以讀書寫字,這應該感謝五四時期的先賢們。提倡白話文,胡適是做出突出貢獻的人。他在1917年發表的《文學改良芻議》,掀開了文學革命的序幕,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就是他提出的“文學改良”首要任務。他一生始終關注著白話文的發展和命運。

南京國民政府初創,胡適因學生羅家倫在政府裡當了官,便致信羅氏,希望他提出建議:“由政府規定以後一切命令、公文、法令、條約,都須用國語,並須加標點,分段”。他很盼望黨政要人吳稚暉、蔡元培、蔣介石、胡漢民諸公,也能贊助此事。

但胡適等人的意見,顯然沒得到重視。政府的一切公文,各種報紙,依舊是文言、駢文滿天飛。在胡適看來,這簡直連北洋軍閥政府都不如。1920年,徐世昌做總統,傅嶽芬當教育總長時,還下令廢止小學的文言課本,改用國語課本。

只是,報紙和公文依舊用古文,學了白話文而不能看報,不能在社會上應用,誰還肯熱心去學。因此胡適一直希望政府公文和報紙改用白話。

見國民黨的新政府對此無動於衷,胡適一怒之下,便在《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一文裡,尖銳批評道:“國民黨當國已近兩年了,到了今日,我們還不得不讀駢文的函電,古文的宣言,文言的日報,文言的法令!……一個革命的政府居然維持古文駢文的壽命,豈不是連徐世昌傅嶽芬的膽氣都沒有嗎?在這一點上,我們不能不說今日國民政府所代表的國民黨是反動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