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一百二十九章 本家來人了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實際上,從大禹治水開始,到現在,關於賑災防疫的許多條陳已經足夠成熟了,甚至流傳到後世,雖然時代在不斷進步和變化,但一些看起來比較先進的觀念,在古代已經有了雛形甚至已經有了條例。

畢竟放在現代,這些東西大都是拿來當教科書用的,但在古代,人類是真的在跟自然鬥爭,這些東西不是研究出來的,而是用無數生命和血淚凝聚起來的,要說多落後,不可能。

哪怕是以工代賑這種看似新穎的東西,在古代不是沒有類似的概念,真正阻礙賑災的,其實還是執行力的不足,或者說那些原本足夠用的糧草,在層層下撥的過程中,出現不可名狀的損耗,導致最終真正能夠落在災民身上的,能有一半已經算是吏治清明瞭。

而劉協現在,除了提出以工代賑的方式之外,更多的,卻是在跟眾人講述如何管理,來降低這賑災途中,可能出現的貪墨環節來如何避免。

多是採取監督的手段,一環扣一環,相互之間,互相制約,互相監督,甚至作為這其中看似弱勢群體的災民一方,在發現不對之後,如何將情報直接傳遞給朝廷等等。

當然,管理只是一個方面,這個時候,劉協最大的要求還是能夠穩,穩住災民,不至於出現千里無人,路有餓殍的慘狀。

“另外,戶籍方面,儘快落實,就以長安為例,給本就屬於長安的子民百姓發放一個身份證明之類的東西,可以證明他們曾經在長安居住,然後在重建長安的過程中,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先蓋起一部分民房,在這些擁有長安戶籍的人之中,選擇一部分對重建工作有著比較優秀貢獻的人口入住,然後再依次往外推,總之,肯幹,願意多幹的人,最後獲得的好處也最大,好吃懶做或者不願意幹活的,朝廷會給一些果腹的糧食,不會太好,但也不會讓他們餓死,朝廷不養閒人,眼下更沒有多餘的糧食去養他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