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二百一十三章 南京保衛戰(二十六)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在中國戰爭史裡面,很多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比如赤壁之戰、淝水之戰、李世民的洛陽之戰等等。這些戰例中成功一方的指揮官,會被很多後世將領奉為神明,因為贏的一方表面上是一手爛牌、勝負已定,結局卻是逆風翻盤、驚為天人、大跌眼鏡、眼珠子掉一地。

可是這種以少勝多的戰鬥並沒有什麼定式,當事指揮官往往事後也一頭霧水,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贏的。那麼在古代戰爭中,人多到底有沒有用呢?

其實,從整個戰爭史的角度講,軍隊人數多,還是很佔優勢的。以少勝多之所以經典,就是因為案例少,才格外難得。

1915年英國工程師蘭徹斯特就提出過“蘭徹斯特方程”,方程很複雜,直接說結論,就是兵力是戰爭,特別是大規模遭遇戰爭中,取勝的最直觀條件。

當然這個優勢,未必就一定能決定戰場的勝負。因為軍隊的戰鬥力,不單單依靠人數來決定,往往還會取決於兵種、陣型、偶然因素等等原因。

拿兵種來說,在南北朝以前,馬鐙和馬槊普及,騎兵的殺傷力就要比步兵大的多。

在戰場上,騎兵會衝擊、分割步兵的佇列,打亂步陣原有的指揮序列,造成步兵集團的混亂乃至整體失控。

所以,有時少量的騎兵就能擊敗數量巨大的步兵。

南北朝時期的沙苑之戰,西魏宇文泰率領一萬人馬迎擊高歡的二十萬大軍。雙方剛一接觸,宇文泰的人數劣勢就暴露出來。沒想到在這個時候,宇文泰的右軍主將李弼率騎兵猛衝東魏軍大陣,憑藉速度和防禦的優勢切割敵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