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09章兵指玉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羌人和漢朝之間的紛爭,從西漢一直延續到東漢末年。

起因很明顯,一者是戰略上的考量以及對於漢朝高壓限制自由政策的反抗;二者則是其民族意識的覺醒,使得其開始一致對外,將漢民族排除在羌族人之外。這種現象尤其明顯地表現在百餘年後的東漢,本來,在羌人對漢朝做出大規模的突擊之後,大將趙充國堅決反對高壓,改用懷柔政策,在邊界地帶實行屯墾,使得戰爭就此平息,而且從此百餘年,羌漢兩民族一直相安無事,在涼州等地安居樂業。可惜到了後來,官員們的貪汙暴虐與日俱增,且漢民族與羌民族糾紛中,官員因接受賄賂的緣故,總是對漢民族偏袒,使得羌民族不得不奮起反抗。因為羌民族發現,除非把地方政府官員殺盡,否則他們將永不能平安。於是,漢族和羌族的戰爭到東漢時期達到了一個頂峰。

羌民族以遊牧為主,跟匈奴民族非常接近,跟務農的漢民族在生活方式上格格不入。西漢時期,羌人和西漢政權的第一次大規模的交鋒,就發生在漢武帝時期,及至漢宣帝,羌人更是策應匈奴,擾我邊疆。宣帝遂遣趙充國討伐,兩年完全平定,因置金城屬國安置降羌。

趙充國(公元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孫,漢族,原為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市)人,後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寧地區),西漢著名將領。早年,趙充國就被人譽為擁有大略,少年時仰慕將帥而愛學兵法,一心報國,對於西域、河西以及北方匈奴等地的軍事防務甚為關注。其最初以“良家子”身份參軍當騎兵,後因善於騎射調入羽林軍(皇宮衛隊)中。漢武帝在取得第三次北擊匈奴的勝利之後,開始移民,趙充國遂舉家移到令居。後來,李廣利率部迎戰匈奴,雖然兵敗,卻成就了趙充國。當時漢軍被匈奴大舉圍困,在趙充國的帶領下,李廣利才得以率領數百人突圍而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