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作品相關 從劉銘傳到馮子材的“戰術”勝利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在一年又五個月(1883、12—1885、4)的中法戰爭中,中國軍隊可圈可點的勝利是由劉銘傳(在臺灣)、劉秉璋(在浙江)、馮子材(在中越邊界)等人創造的。看看戰爭形勢圖,從東海到南海,正好像一面新月形盾牌,擋住了入侵者的矛頭。

如果從“戰略”、“戰術”的關係上推求,除張佩綸防守的馬尾這一個“點”上戰術謬誤而造成漏洞外,中國東南半壁江山的千里海防、陸防基本維持穩定。這一“戰略”穩定局面是由若干個“戰術”點的穩定支撐起來的。所以,重溫中法戰爭史,不能不喚起人們對“戰術”問題的關注。

史冊昭昭,毋庸細述,本節僅從故實中抽繹出幾條“戰術”線索,供後生軍人臨陣借鑑,活學活用,或可在未來的衛國戰爭中也做一番劉銘傳、馮子材樣的功業。

先看臺灣戰場。

光緒十年(1884)閏五月下旬(當7月中旬),法國海軍中將孤拔率艦完成了對福建馬尾港的全面封鎖。六月十三日(8月3日),該艦隊分出三艦,由海軍少將利士比率領,起錨東進,次日抵達基隆港外,與早在兩週前至此的另一艦軍艦會合。當日下午,利士比向中國基隆守軍發出勸降書,中方不予理睬。

六月十五日(8月5日)上午,法艦炮轟基隆炮臺。因為中方炮火射程短,威力小,故在對射擊中佔不到絲毫主動。炮臺被毀,守軍後撤。上任僅二十天的臺灣巡撫、軍務督辦劉銘傳鑑於臺灣無海軍、不能與敵海戰,遂命守軍讓出海灘,退到山後,攔截登陸之敵。這一招很有效。阻擊戰堅持到六月十六日(8月6日)下午,法軍登陸部隊在劉銘傳部署的三面包圍中丟棄槍支帳篷潰回軍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