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130,聚會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諸葛瑾少時曾遊覽洛陽,又博覽《詩經》、《尚書》、《左氏春秋》。生母去世得早,諸葛瑾在守孝期間一切合乎禮節,侍奉繼母恭敬謹慎,甚得人望[1]。

建安五年(200年),諸葛瑾因中原戰亂而避亂江東。孫權的姊婿曲阿弘諮遇見諸葛瑾,對其才華感到驚奇,向孫權推薦,與魯肅等一起為賓待。

諸葛瑾與步騭、嚴畯關係親密。建安六年(201年)三人一起遊歷吳中各地,逐漸聲名顯赫,齊名被稱為當世的英傑俊才[2],諸葛瑾其後又擔任過海鹽縣長。後為孫權長史,轉中司馬。[3]

功勳卓著

三國志11的諸葛瑾

三國志11的諸葛瑾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遣諸葛瑾使蜀通好劉備,與其弟諸葛亮在公館見面,未談私事。最後雙方以分界結束。

諸葛瑾同孫權無論談話、勸諫,從不急迫直言,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圖,點到為止。如有與孫權心意不合時,他便放棄正在進行的內容而轉向其他的話題,漸漸地再借其他事情從頭開始,以對同類事情的看法求得孫權的贊同,於是孫權的思想也往往得到開通。吳郡太守朱治,是舉薦孫權為孝廉的將領,孫權曾對他有怨望的地方,只因平時對他很敬重,難於親自啟齒責備他,故而心內忿怨無法排解。

諸葛瑾揣摩到其中的緣故,又不敢公開明白地說出口。於是自求用孫權的意思來自問,這樣他就在孫權面前寫信,廣泛地闡明事物的常理,借題用自己的思想迂迴地推測分析孫權的內心活動。寫完後,他將信呈交孫權,孫權看後很高興,笑著說:“我的疙瘩讓你給解開了。顏淵之德,是要人更為親愛,難道就是這個意思吧!”孫權又責備過校尉殷模,所定罪名令人難料。很多大臣為殷模求情,孫權更加憤怒,與求情人們反覆論爭,只有諸葛瑾默不作聲。孫權說:“子瑜怎麼不說話?”諸葛瑾離開座席說:“臣下與殷模等因遭受故土淪陷,生靈滅絕。離棄祖墳,攜老帶幼,披荊斬棘,前來歸順聖明的教化,在流亡賤人中,蒙主公生身養命之福,不能自我互相督責砥礪,以報答萬分之一的恩德,致使殷模辜負聖上的恩惠,自我陷入罪惡之中。為臣認罪尚來不及,確實不敢說什麼。”孫權聽後很為傷感,於是說:“我特為您而赦免他。”[4]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