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73章 積弊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趙昺來到這個世界後便當了官,為了便於工作他也是惡補了些這個時代的社會構架和行政體系。而開府後每日和公文打交道,加上三位老師的教導,他對宋朝的統治方式和系統算是比較明白了。

宋代的州、縣衙門中,除了中央所委派的官員外,還有很大數量的吏。在州一級政府裡,有孔目官、勾押官、開拆官、押司官,糧料官等等;在縣衙門裡,有押司、錄事、手分、貼司等;在縣以下,還有鄉和裡,由官府差派鄉村的地主當里正、戶長和耆長。里正、戶長負責“課督賦稅”。耆長則專司“逐捕盜賊”。總之,這些鄉村裡正也算是官僚系統中最基層的小吏。由此可見吏是統治集團中一個重要而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其名目繁多,最主要的職責是經手徵收賦稅,處理獄訟。

而吏的來源有的是召募,有的是差派,有的吏是世襲的,父死子繼。但絕大部分從形勢戶中選充。按照宋朝制度,鄉村上戶須服職役,即吏役,即擔任州縣衙門公吏或鄉村基層政權頭目,他們輪差服役期間,就由平戶升格為形勢戶,退役之後,又降為平戶。儘管各地的劃分戶等標準不一,但鄉村上戶往往擁有幾百畝以上的田產,按現代的說法就是地主富農。

由此可見形勢戶是宋朝統治的基礎﹐皇帝依靠朝臣治理國家,依靠地方官員和形勢戶管理國家﹐維護統治百姓。在法律上,形勢戶中的吏戶沒有特定的權利,無論是輪差還是自願投名,多無僱錢。實施募役法後,如推司等吏多支給俸祿,但標準很低,而多數公吏如攔頭、斗子等,仍是不支僱錢。且吏人缺乏考評晉升等有效的激勵政策,出職入仕的機會較少。因而充當胥吏,被上戶們視為沉重的負擔。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