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內容 關於文中會引用的一些資料·中國古典樂器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古人把樂器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稱“八音”。編鐘、磬這兩種樂器所發出的音響清脆明亮,被稱為“金石之聲”,是官方認可的“最高雅的聲音”。

古代樂器主要有壎、缶、築、排簫、箜篌、箏、古琴、瑟等。漢唐以後,源於外國的樂器如笛子、篳篥、琵琶、胡琴等大量為中國音樂採納,並被中國人改良發展,逐漸替代了中國原來的本土樂器。除了古琴一直被文人寵愛,得以樂器流傳,正式在“民樂”公眾中演出的樂器幾乎都是外來的。

編鐘

編鐘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鍾”組成,每一個鐘體上都飾有簡單的獸面,內腔是空的。編鐘的編制有許多種類,東周時期的編鐘以九枚一組的居多;較大的編制以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為代表,共計六十四枚,分三層懸掛。

編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晚期,當時的鍾多為陶製;商代以後的編鐘多為銅製。編鐘屬於變音打擊樂器族,發音類似鐘聲,清脆悅耳、延音持久。具有東方色彩,適合於演奏東方五聲音階的音樂。

編鐘在中國古代音樂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磬是古代石制的一種打擊樂器。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懸石,右半像手執槌敲擊。磬起源於某種片狀石制勞動工具,其形在後來有多種變化,質地也從原始的石制進一步有了玉製、銅製的磬。擊奏體鳴樂器。中國古代的石質打擊樂器,為“八音”中的“石”音。磬,最早用於先民的樂舞活動,後來用於歷代帝王、上層統治者的殿堂宴享、宗宙祭祀、朝聘禮儀活動中的樂隊演奏,成為象徵其身份地位的“禮器”。唐宋以後新樂興起,磬僅用於祭祀儀式的雅樂樂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