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五十八章 獻俘禮威嚴 豈可如弄臣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詩經??魯頌》卷中有一首詩,名叫《泮水》,詩中有這麼幾句:“明明魯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宮,淮夷攸服。矯矯虎臣,在泮獻馘。淑問如皋陶,在泮獻囚。”

講的是魯僖公徵淮夷取勝,在泮宮行“獻擒奠師”之禮的事情。

“馘”,是指死而割其耳者。“泮宮”,就是學宮。

先秦之時,師旅出戰,受謀略、戰法於學宮先師,故而歸師要反告於學宮,以生俘之囚、所殺敵耳,奉奠於先聖先師的神靈之前。

此即《禮記??王制》之所云:“天子將出徵……,受成於學。出征執有罪,返,釋奠於學。”

不過,早在先秦時期,這個“獻馘”之禮,或言之“獻俘禮”,就已並不總是在學宮舉行,亦或有在宗廟舉行的。如周武王牧野獲勝後,便是在鎬京的宗廟中舉行的此禮。

秦朝以降,歷代獻俘、獻捷的軍禮,就更多是在宗廟舉行的了。

定西國也不例外。

莘邇此番出征前,令狐樂先把此事在宗廟中做了祭告。莘邇凱旋,令狐樂當然需要同樣到宗廟裡邊,再把此戰的戰果、繳獲告與祖先。

兩天後,在定西王室的宗廟裡頭,舉行了盛大的獻俘儀式。

與先秦的獻俘程式相比,當下的獻俘儀程有所變化。

諸如殷商時代,殺掉戰俘用作祭祀、在被殺的方國首領的頭蓋骨上刻字紀念之類的舉措,自是早就不用,但軍事記功、告祭祖宗這兩點核心的精神還是一脈相承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