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21章 胡梓的要求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本朝自高祖起,所有皇帝治國皆以平衡為要。或以外戚制衡權貴,或以宦官制衡外戚,或以……

然,無論當朝皇帝以何種方式治國,平衡朝政,朝中的大臣都離不開諸子百家,尤其是儒家、道家、兵家、陰陽家、法家、墨家等等,更是整個朝廷的頂樑柱。儒道陰陽法治政,兵家治軍,墨家制以各類裝備、器械、屋宇等等。

他們或附庸外戚,或附庸宦官、權貴,但更多的人是保持中立,不偏向任何人。其中又以儒家勢大,力壓其餘各家成為中立派的主要力量。這從董仲舒等人為當朝的皇帝所倚重,就能看出,儒家在朝堂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

有道是樹大招風,儒家也不可能全都是溫文爾雅之人。況且,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

如此,兩三百年下來,無論是宦官,還是外戚,還是其他諸子百家,對儒家是有怨氣的,之前只是礙於形勢,沒有爆發罷了。但在數十年前,鄭玄、蔡邕、胡信等人聲名鵲起之時,朝堂起風了——

“當年,宦官與外戚沆瀣一氣,把持朝中權柄,我等年輕氣盛,在朝中、各地批駁他們矇蔽天聽,不為人子,如此種種。”

“起初,他們倒是能忍耐,後來我們以為他們不過是沒牙的老虎,於是變本加厲,希望能喚醒陛下,剪除賊人。只是等到卻是一道教化萬民的聖旨。”

“當時朝野混亂,外又有各部異族騷擾不斷,又恰逢高句麗一部向陛下獻上國書表示臣服。是以,我等倒也不以為意,只以為是恰逢其會,以至於一些老狐狸趁機退縮也沒有察覺到不對,只是興致勃勃的接受皇命,到了這裡。”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