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引子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引子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話說唐人皮日休寄宿汴水河畔,聞槳聲船歌而夜不能寐。感今日之繁華,悲往昔之民生,遂為一曲《汴河懷古》,以評運河開鑿之功過。此詩一成,天下傳唱。都道皮先生一語中的,說盡了前朝衰亡亡之因。卻不知這前朝之敗,遠非一條運河所能承載。至於其中詳細,各位看官且聽我慢慢道來!

那大運河分為南北兩條,南名通濟渠,北為永濟渠。南方直抵揚子江,北方勾連涿郡,寬二百四十餘步,長三千五百餘里,實為天下一渠也。自建成之後,日運財貨百萬,惠及兩岸千年。唯獨楊廣這一朝,卻絲毫沒得到什麼好處,反而種下了亡國的禍根?民間眾口相傳,楊廣是夢見了江南的瓊花,所以才不惜冒著亡國之險,修築了運河。但隋帝楊廣如果只是為了水殿龍舟直達江都,沿途玩耍享樂,又何必南北運河一同開挖,惹得天怒人怨?

各位看官有所不知,事實上,大隋之運河從楊堅當政時便已經開始挖掘,挖掘的原因也並非乃為了享樂。事實上,向北運糧,以對付遼東大國高句麗,才是其真實目的。

那高句麗國據傳為箕子後人所建,起初不過彈丸大小一個村落。兩晉之後,中原戰亂不休,高句麗王依附於鮮卑人之下,不斷向西侵奪。到了大隋建立之時,該國已經成了塞上僅次於突厥的第二大國,趁著楊廣父子忙著對付南陳,無暇北顧之機會,不斷挑起邊釁。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