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15章 瀛州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冀北之地,河流縱橫,水脈發達,滹沱河作為其中一條主幹水脈,在軍事、經濟上具有極大的價值。原本的歷史上,自後晉起,經漢、周,直至趙宋,在這條水脈流域內,契丹與中國之間發生了太多的戰爭。

滹沱河源於代地,南流折返,切穿太行,歸於河北。地處河北腹地,而每有戰事,契丹鐵騎卻總能飲馬此河。

縱觀澶淵之盟前二十多年的宋遼戰爭,能夠很直觀地發現,除了兩次北伐,基本都是遼軍在自家國境內作戰。即便是兩次北伐,失敗之後,在遼軍進行“反攻倒算”的時候,也是長驅直入,直下冀中。敵騎突入腹地,如入無人之境,而宋軍毫無辦法,只能被動挨打。

而所建的河北三關(瓦橋關、益津關、淤口關),形同虛設,相比於在軍事上防禦遏制遼軍,貌似作為一個界關劃定國界起到的作用更大一些。幽燕失於敵手,沒有燕山關隘的阻隔,南國的北境邊防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失去了幽燕屏障的中原,在面對北侮之時將如何被動,契丹與晉之間的戰爭已經明明白白地展現出來了。不過,即便晉國被滅了,中原河北軍民的感觸仍舊不夠深刻,在大部分人看來,契丹滅晉是皇帝昏聵、庸臣當權而致國家疲弱,非戰之罪。

在沒有體驗到幾十年不變的屈辱,那種被人騎在頭上拉*,被遼軍鐵蹄將脊樑踩彎,被肆意打草谷、掠財貨的無奈與辛酸。在屈辱與苦痛還沒有痛徹心扉之前,中原河北士民還沒有患上“恐遼症”,並不能想象得到“燕雲十六州”幾個字究竟有多沉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