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七百六十六章 江南之地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不過,按照天賊所的專家汪三公子的主張,這恰好是經濟發展的正確道路。按照他的理論,什麼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統統的都可以丟掉東洋大海里去,土地都拿來搞建設,搞工業,搞經濟作物種植。只要我們有錢,還怕在國際市場上買不到糧食嗎?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人家不賣糧食給我們了,那一定是我們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惹得人家生氣了。

但是,他所描述的這套做法,早在幾百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們就已經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來替我們試驗過了,這條路,走不得!

從明代早期開始,人們就開始尋找新的食物來源,救荒本草等類著作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出現的。還有一部分的人在研究所謂的“避谷之法”,以期在飢餓難忍的情況下苟延數日之性命,但這些都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在明代中後期以後,原產於美洲的番薯、玉米和馬鈴薯等糧食作物被引種到了中國。這些作物在引進中國之後迅速擴充套件,普及全國,成為許多地方,特別是山區人民的重要糧食。福建的陳氏父子因為從西班牙人控制的呂宋偷取番薯引種到福建成功,而被家鄉人立廟封神祭祀。但是甘薯和玉米等的引進並沒有象西方引進的蕪菁和三葉草一樣,建立起一個良性的農作制度,它只是在糧食生產和衣著原料生產之間建立起了一個暫時的平衡,這種平衡之所以是暫時的,是因為隨著人口的增加,又會出現新的不平衡。而甘薯、玉米等的引進就是在增加糧食供應的同時,也加速了人口的增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