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576章 不主張對日抵抗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獨立評論》創刊時,正當“一二八”事變上海停戰之後。如何對待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這時,胡適和《獨立評論》都是主張不抵抗的。

1932年5月5日,國民黨政府與日方簽訂《淞滬停戰協定》,規定交戰區劃為非武裝地帶,雖由中國警察接管,卻規定中國不得在本為自己領土的“交戰區”駐兵,又規定日軍撤至“一二八”事變前地區,即承認日本可以在上海淞滬、閘北、江灣及引翔港等廣大地區永久駐軍,還承諾取締抗日運動,答應把英勇抗擊日寇的十九路軍撤離上海。在很多人看來,這顯然是一個妥協和出賣主權的協定。而這時創刊的《獨立評論》,發表胡適的文章,卻公然讚許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態度,肯定《淞滬停戰協定》。不久,胡適又發表《論對日外交方針》,主張按照日本政府所提的五項原則,與日方“和平”交涉。

雖然文中明確提出“交涉的目標要在取消滿洲偽國,恢復領土及行政主權的完整”,卻又同意中國也不得在東三省駐紮軍隊,在很多人看來,這等於變相承認滿洲獨立。因此,連一向追隨胡適的傅斯年也極力表示反對。

胡適主張溫和冷靜,不以武力抵抗,努力爭取與日本和平交涉、談判。故對一切能暫時停止戰爭的妥協舉措,他都表歡迎擁護。而且,特別寄希望於國際聯盟的“調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