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1935年1月10日,王新命、薩孟武、何炳松等十位教授發表了《中國本位文化建設宣言》。十教授宣言分為三個部分,即“沒有了中國”、“一個總清算”、“我們怎麼辦”。

在“沒有了中國”這部分中,作者們開宗明義地指出:“在文化的領域中,我們看不見中國了。”意思是說,中國五千年來所積澱形成的價值信仰和文化生態已經呈現整體性、根本性的坍塌與崩潰,中國人已經不是由自己的歷史傳統文化提供的精神世界和意義世界所維護調護涵育的中國人了。作者們認為“鑽進古人的墳墓”的人(指復古派)和“抱著歐美傳教士的腳”的人(指西化派)尋找中國文化出路的結果已然證明同樣是失敗的失望的,而且使中國人更苦悶更迷惘。因此中國之局勢仍然是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但“中國在文化的領域中是消失了”,因為中國已經失去了自己在政治形態、社會組織和思想內容形式等方面的特徵。所以,“從文化的領域去展望,現代世界裡面固然已經沒有了中國,中國的領土裡面也幾乎已經沒有了中國人。”而要使中國人成為中國人,就必須從事“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必須用批評的態度、科學的方法,檢閱過去的中國,把握現在的中國,建設將來的中國。”

在“一個總清算”這部分中,作者們對中國文化的歷史行程和現實境況做了一個大體概觀與評價,認為中國文化在漢代以後就因循守舊、停頓不前了。直到鴉片戰爭西方列強的鉅艦大炮才使中國人覺醒,並先後出現了曾國藩、李鴻章的“洋務運動”,康有為、梁啟超的“維新運動”以及孫中山的“革命運動”。作者們認為,“洋務運動”純粹是對西方的技藝模仿,“維新運動”純粹是對西方的政治抄襲,都是“中體西用”理論的見解與實行,是對中國皮毛的、改良的方法。只有孫中山主張對中國進行徹底的改造,並在新文化運動之後新覺醒的中國人的努力下取得政治改造的成功,使國家有機會進行政治經濟方面的重建。但在文化建設上中國人卻還是一片茫然無所舉措。復古派的錯誤在於忽視了歷史不能重演也不需要重演;西化派(含模仿英美派即自由主義派、模仿德意派即法西斯主義派、模仿蘇俄派即社會主義派)的錯誤在於忽視了中國問題的特殊性。作者們還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已經成為各種主義思潮表演的舞臺與拼殺的戰場,而其背後卻是都有國際文化侵略勢力的魔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