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582章 胡適與“一二九”運動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1935年9月7日,胡適被推舉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評議會評議員。

10月26日,中基會第九次常會在上海舉行,胡適提議修正中基會章則案獲得透過。

10月,日本陰謀策劃華北五省自治,11月17日,胡適作《用統一的力量守衛國家》一文。

11月19日,宋哲元在北平招待教育界人士,報告日本人策劃“華北自治”的陰謀,胡適與傅斯年都慷慨陳詞,堅決反對“冀、察特殊化”。

11月24日夜,胡適作《華北問題》一文。

為了反對日本侵略者策動親日派漢奸搞所謂“華北自治”的陰謀活動,1935年12月9日,北平各大中學校的愛國青年學生,舉行了轟轟烈烈的愛國示威遊行。

隊伍在天安門集齊,經新華門,繞什剎海,到王府井大街,秩序很嚴整,沿途高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反對華北自治”和“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迎著凜冽的寒風,為中華民族的生存而呼號。沿途遭遇到的卻是“上了刺刀的步槍,大刀,橫衝直撞的摩托警車,落地即成冰的自來水激射”。有的學生受傷,有的被捕。第二天,全市學生總罷課,接著全國各地學生也舉行愛國示威遊行,這便是著名的“一二九”運動。

胡適對學生運動,有他自己的看法。

1920年5月4日,五四運動一週年紀念,胡適和蔣夢麟聯名在《晨報副刊》上發表《我們對於學生的希望》,他們認為:在變態的社會國家裡,政治太卑劣腐敗了,國民又沒有正式的糾正機關(如代表民意的國會之類),那時候干預政治的運動,一定是從青年的學生界發生的。他們舉了古今中外的例子,說,“漢末的太學生,宋代的太學生,明末的結社,戊戌政變以前的公車上書,辛亥以前的留學生革命黨,俄國從前的革命黨,德國革命前的學生運動,印度和朝鮮現在的獨立運動,中國去年的‘五四’運動與‘六三’運動,都是同一個道理,都是有發生的理由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