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六十九章 辯論(下)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高原道:“夫孑所說,不過是量刑輕重的問題,以在下看來,禮治法治,只是名稱不同,道理是一樣的。儒家崇禮制,但同樣不拒刑罰,而法家雖然立法治國,但也強調仁義禮智,無非就是制定出一套規範百姓行為的制度,違者必糾,只是法家偏嚴一點,而儒家偏輕一點,但在本質都是一樣。”

這一來田孑楷一時也找不出反駁的話來,申慎卻若有所思,而公孫龍現在還沒繞清楚,更是不知所云。這時淳于博笑道:“難到大夫認為,儒治、法治,其實一樣,秦國以法家治國,其實也等於是儒家治囯嗎?”

高原搖了搖頭,笑道:“當然不是,剛才我只是說儒家法家有很多地方相同,但並沒有說兩家一樣,儒家法家既然己經形成了兩個學派,當然不會是完全一樣。”

田子楷聽了,也不禁道:“那麼儒法兩家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高原道:“其兵儒法兩家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一個‘變’字,法家之法,是因時而變,因地治宜,因此各國變法,均不相同,而且也不能相通,秦國之法不能用於趙國,趙國之法也不能用於秦國。而儒家遵禮,是依據先王傳下來的禮儀行事,對先王之道,不可變更。如孔、孟、荀三位夫孑,全都是恪守周禮。因此變與不變,才是儒法兩家的本質區別,而不在於禮治法治。”

其實儒法兩種思想的區別,在後時己經被分辯的十分透澈,說得直白一點,法家屬於改革派,而儒家屬於保守派。法家主張改變,而儒家主張維現有的次序不變。跟本就不是什麼“禮”“法”或者是“德治”“法治”的問題,法家主張嚴刑峻法,動軋以誅殺嚇民不假,但儒家雖然滿口講仁義道德,在該動刀子的時候,也絕不會手軟,孔孑在魯國剛當上大司宼僅七天,就誅殺了少正卯,至於後來的儒家,殺起人來,更是絲毫也不弱於法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